![]() |
|
人勤春來早,忙出“幸福年”。春節期間,室外寒風陣陣,但在賽罕區的蔬菜大棚里,溫暖如春,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勤勞的村民們忙種植、忙收獲,奮力書寫著豐收的故事。
走進賽罕區金河鎮七圪臺村蔬菜基地的紫蘇葉大棚,村民們將一片片鮮綠的紫蘇葉采摘、裝箱、運輸。看著滿棚綠油油的紫蘇葉,種植戶包萬柱說:“我們的紫蘇葉今年長勢特別好,每天都有訂單,供不應求。未來將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動大家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從開始種植紫蘇葉到規模化經營,包萬柱已經摸爬滾打了將近9年,而紫蘇葉種植這條路,包萬柱走得并不平坦。據了解,2015年3月,包萬柱來到賽罕區開始種植紫蘇葉,可由于技術不夠成熟,紫蘇葉的產量并不理想。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他逐漸總結出了適合在賽罕區種植、保鮮紫蘇葉的技術。“在種植方面,我們的肥料選用有機肥,比如牛糞、羊糞、生物菌肥等,因為使用有機肥和有益菌后,能夠促進土壤的改良。
如今,包萬柱又擴建了18個溫室大棚,預計紫蘇葉年產量將從之前的80噸提升到150噸,種植的紫蘇葉主要銷往天津、廣州、西安、杭州、大連等城市,并遠銷海外。
對于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來說,春節是放松休息、全家團圓的日子,但對于賽罕區大棚種植的村民來說,這個年,既是忙碌年,又是收獲年、幸福年。近年來,賽罕區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在賽罕區加快實現。如今,村民們在增收路上各顯神通,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掙到錢,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農閑時節變得越來越紅火,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也鼓足了農民的“錢袋子”。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澎湃新聞,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