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在增,收成看天
今年種姜的地塊明顯多了,新產區擴張加快,但七月八月雨水偏少,姜塊膨大受影響,云南部分地塊出現死苗。“面積大”遇上“單產懸”,后市供應誰說得準?
需求也“冰火兩重天”
國內餐館、電商買姜需求穩定,可出口面臨壓力,越南、秘魯這些“新玩家”搶市場,國內姜價波動加劇。
存姜?成本卡脖子!
存仨月青苗,冷庫費、管理費、掉秤損耗加起來,一斤得多攤兩三毛。再看庫里圓頭姜,才賣1塊7左右,跟好青苗差價就一毛錢!存著等漲?眼下這賬算不過,難怪安丘、昌邑老姜農忙著“落袋為安”。不過,好姜(直徑超4公分的優質姜)別急著出手!耐存又價值高,十月新姜上市前往往能等來好行情。
價格波動大,心慌咋整?新工具來“穩秤”!
華夏國際的大姜電子盤跟主產區現貨價緊密聯動。對咱姜農最實在的功能是:花點保證金就能賣出套期保值(做空)鎖定價格!比如青苗1.80元/斤時,你在盤上掛單約定以后賣,萬一跌了,盤面賺的能緩沖現貨損失。大戶靠“盤面套保+現貨采購”穩定經營,咱小戶多盯盯電子盤的價格和買賣熱度,賣姜時心里更有底!
該咋辦?三條“關鍵點”把握住:
1. 成本是底線:青苗價要跌破你的種姜成本(山東約1.50元/斤,僅供參考),趕緊出手!
2. 好姜沉住氣:耐儲的優質貨留到十月,行情或有提升。
3. 學會看“信號”:華夏國際電子盤沖上關鍵壓力位或趨勢下行,分批賣最保險。
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賣青苗早不是“錢貨兩訖”那么簡單。既要盤算擴種壓價的“長遠賬”,也得抓住天氣給的“機會窗”;既要盯緊“眼前價”,更要借力電子盤管好“風險賬”。從“憑經驗”到“看數據”,用好風險管理新工具,或許就是2025年姜農破局的關鍵一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