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www.malingshu.com)訊 8月14日,初秋暖陽,洋芋花開,香飄十里。“來固原,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么?”“當然是土豆。”一輛行駛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高速路上的中巴車里,時而傳出這樣的談笑聲。
專家表示海拔高、氣溫低、無霜期短曾經被認為是傳統農業的劣勢,換一個角度看,就變成了冷涼、有機和無公害,所以劣勢也能變成優勢。這片土地適合馬鈴薯生長,是六盤山區增收致富的后勁所在。被期望做成全國最大的種薯基地,使馬鈴薯產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但是,要讓馬鈴薯走出去,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馬鈴薯作為主糧化食品,長期以來都處于基礎的價格競爭狀態,要扭轉局面,就要從品牌建設上突破。產品的質量、成本、服務是品牌建設的‘法寶’。其中,質量是關鍵。當地領導認為,中寧的枸杞、鹽池的灘羊和甘草都是寧夏擁有多年歷史的農產品,要賦予他們文化的內涵,用陳厚的文化底蘊承托品牌。政府要出臺政策和支持力度,切實推進科技興農戰略,積極申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做好品牌價值評價體系,加強農民品牌意識,進一步推動寧夏農業品牌健康、規模化發展。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時要求:“要把‘枸杞之鄉’‘灘羊之鄉’‘甘草之鄉’‘硒砂瓜之鄉’‘馬鈴薯之鄉’的名聲打出去。當地領導人表示:“我們要帶著總書記對寧夏的寄托,讓我們的農產品‘飛’出去。”
(來源:人民政協網)【原題目:寧夏政協調研農產品品牌建設小記:讓馬鈴薯“飛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