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成本。地膜覆蓋大大減少了地表蒸發,滴灌系統又是管道輸水,局部灌溉,無深層滲漏,和畦灌比節水50%以上。據科技人員調查,馬鈴薯整個生育期滴4次水,平均每畝用電量84.1度,折合46.26元,而畦灌4次,平均每畝用電量98度,金額53.9元,相比每畝用電減少13.9度,減少開支7.64元。畦灌是全面灌溉,很多地方為了解決地表墑情差出苗不足的問題實施播前灌溉,增加了成本和用水量,如果下層土壤是沙土,會出現深層滲漏現象。滴灌與噴灌相比,噴灌是全面灌溉,地表蒸發量大,也能節水30%左右。
節省人工,提高勞動生產率。過去農戶一到澆地時,不分晝夜等水,澆一次水需3—4天,而膜下滴灌不用人去,村里的電工一人就能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據科技人員在屯墾隊白腦包村調查,膜下滴灌每畝用工0.1個,每畝支出用工費4.57元,畦灌每畝用工0.5個,支出用工費20元,相比減少用工開支15.4元。
擴大了種植規模,提高了規模效益,提高了作物供水保證率。白腦包村的水地,如果畦灌四眼井只能保證40%的地能澆,澆一輪水得15天以上,如遇干旱就不能保證,而膜下滴灌面積擴大了一倍,基本能夠保證80%以上作物的需求。
防止病害的發生,抑制土壤鹽堿化。膜下滴灌可以經常使土壤中保持濕潤,供馬鈴薯生長需要,由于有地膜覆蓋,地上植株空間濕度不大,這就控制了后期因溫度高濕度大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據2009年調查,雖然滴灌項目由于施工晚,播期推遲,但沒有發生晚疫病。而噴灌及畦灌均為全面灌溉,馬鈴薯株間蒸發量大,土壤板結,會使地下鹽分上行,造成耕作層鹽分增加。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采用膜下滴灌技術,可溶性化肥隨水直接施入馬鈴薯根系范圍,據資料介紹:使氮肥利用率從30%—40%提高到47—54%,磷肥利用率從12%—20%提高到18.73%—26.33%,在目標產量下,肥料投放減少30%以上。
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膜下滴灌系統采用管道輸水,田間不修農、中心渠、毛渠,土地利用率可提高5~7%。
減少機耕作業,降低機耕成本。由于滴灌改變了傳統畦灌所需的田間渠網系統,且壟間無水,雜草少,因此可減少中耕、打毛渠、開溝、機械施肥等作業,節省機械和人力費20%左右。
提高產量和品質。在馬鈴薯作物上試驗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術,土壤疏松,并為馬鈴薯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水、肥、氣、熱環境條件,商品薯率提高,可使馬鈴薯增產50%以上。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