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創新推行“北薯南種”“北社南營”,一個“黃麻子”土豆,在黑龍江省望奎縣和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一黑一紅兩片土地上種植、收獲。南北互動,不斷結出碩果。
距離望奎縣城10公里的火箭鎮龍薯聯社,眼下正在做馬鈴薯擴繁工作。“我們不貓冬,一套人馬兩個基地,這邊剛收完,就去那邊種地了。湛江的紅土地上剛剛完成播種。”說話間,望奎縣農技服務中心技術員黃麗芳走進了龍薯聯社三樓的馬鈴薯組培中心,研發負責人趙井玉正在給脫毒薯苗切斷擴繁。
“聯社主打的'黃麻子'品種淀粉含量高,畝產能增加500公斤左右,車間內還培育大西洋、荷蘭十五等品種。”趙井玉口中說的是“黃麻子”品種馬鈴薯起源于望奎,因早熟、高產、質佳,遠近聞名。
黃麻子”品種是望奎縣馬鈴薯的金字招牌,深入實施種業振興,龍薯聯社加快種薯繁育基地建設,已經擁有占地2000平方米組培中心和2000平方米種子精選切割車間,今年,在原有基礎上又新建了1棟2500平方米的智能溫室,聯社年可生產原種425萬粒、原種1700噸、一級種薯21250噸,黑龍江望奎和廣東遂溪縣兩個基地共用這一品種,在實現基地自給自足的基礎上,不斷擴繁,夯實基地,同時注重引進和研發適用于本地種植的新品種,為馬鈴薯產業注入新動能。
據悉,從2014年開始,望奎縣結合湛江冬季土地“撂荒”和望奎農民和機械“冬閑”的實際,抓住兩地馬鈴薯在價格和上市時間的差異,在廣東省流轉土地,發展規模化種植。由最初的4000畝發展到如今的13000畝。
馬鈴薯不斷擴大望奎縣的“朋友圈”,給兩地農民都帶來了不錯的收入。據粗略統計,2015年以來,“北薯南種”先后帶動望奎縣內農民120多人到廣東種植,每年人均增收都在1.5萬元以上,最多的5—8萬元,同時每年都有1500余名湛江當地農民參與用工獲得收入。
聲明:以上文章來央廣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