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甘肅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依托“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陜甘黃土丘陵區適水改土與生態保育協同技術集成及示范”和“黃土丘陵區耕層構建與增碳培肥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在什字塬上建立的農業科研試驗示范基地。
近幾日,省農科院科研人員正在和有關專家一起,對示范基地一年兩熟種植制度下第一季馬鈴薯進行現場測產。“畝產可達2.1噸以上!”通過綜合技術應用,早熟馬鈴薯測產結果讓人驚喜,這也為該省探索和創新隴東黃土丘陵區一年兩熟噸糧田生產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撐。該項目選用了生育期短、耗水量小的早熟馬鈴薯荷蘭15號和早熟玉米科沃028品種,保證了該區域水熱資源條件滿足一年兩熟作物生長的需求。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省農科院科研人員針對區域耕地質量和產能提升主要障礙因子以及水熱資源稟賦,通過高效耕作、有機物料深施還田、綠色覆蓋、精準施肥等關鍵技術和早熟馬鈴薯—早熟玉米(或大豆)、麥后復種早熟馬鈴薯等一年兩熟種植制度創新,研發和集成區域改土培肥與適水種植綜合技術模式,建立了黃土丘陵區噸糧田技術樣板,協同實現區域耕地保育和糧食增產。
“我們計劃通過3至4年的試驗研究,對一年兩熟種植模式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研究院馬明生介紹,希望該項目可以通過土壤耕層構建與增碳培肥關鍵技術和產品創新研發及配套,引導相關地區轉變傳統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產能,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求,助力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人民資訊,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