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家再加把勁,車已經到了,趕天黑一定要將這塊地清出來……”隆國村的田間地頭到處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和破土而出的紅洋芋。
洋芋采挖現場
受高原氣候條件和土質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地處中國西北山區的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傳統種植業不斷優化結構和調整產業布局,逐漸形成了以油菜籽種植和馬鈴薯種植為主,富硒蔬菜、雜糧等作物種植相輔的種植業發展體系。其中,馬鈴薯種植因其易種、易銷的特性占據了種植業發展的“半壁江山”。
據了解,瞿曇鎮立足區位條件,著眼于結構調整和產量提升,結合“青薯9號”紅洋芋耐寒、抗病、高產、質優的特色優勢,不斷強化宣傳動員和技術指導,使“青薯9號”紅洋芋很快在瞿曇站穩腳跟并廣受歡迎,成為了瞿曇萬千農戶種植首選。
通過馬鈴薯種植技術推廣,種植基地試點項目推進,當地魏家、隆國、段家、楊家等村均種植“青薯9號”紅洋芋,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讓紅洋芋種植在瞿曇紅紅火火,而紅洋芋種植帶來的高產回報更是讓民眾喜上眉梢。
據了解,隆國村上千畝洋芋種植除了農戶自產的極小部分外,絕大多數由村上16戶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承包種植,戶均種植面積達65畝。其中專業合作社4個、家庭農場12個。
通過經營主體的介入,紅洋芋種植規模迅速擴大,規模效應帶來的產銷合作、物流配送等,通過資源共享共通實現了整體優化。
“我們的洋芋有個分揀過程,大洋芋叫商品薯,主要運往云南、內蒙古等地,小洋芋叫淀粉薯,主要運往寧夏進行淀粉加工。這幾年我們產量好、品質高,很多收購商是年年來、年年買,我們的銷路越來越寬,靠紅洋芋賺錢越來越靠譜。”隆國村黨支部書記侯建恩說。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聯動發展使得小產業實現大驅動、“紅洋芋”變身“金鑰匙”,持續賦能鄉村振興。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