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春種夏忙,秋收冬藏。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圓滾滾黃澄澄的馬鈴薯一個個從自動起收機里“鉆”了出來,化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賈治國和社員們緊隨其后撿拾裝袋。眼下正值馬鈴薯收獲時節,走進靜寧縣紅寺鎮化溝村,放眼望去,田地里一片忙碌,人機同步操作,極大地提高了秋收工作高效率,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勞動畫卷。
時值深秋,寒流不期而至,連續的陰雨天氣給秋收帶來了不利因素,為了防止氣溫驟降導致馬鈴薯被凍壞,合作社緊急抽調人手,投入到搶收馬鈴薯的隊伍當中,大家齊上陣,相互配合,與惡劣的天氣條件作斗爭,在屬于他們的“地盤”大顯身手,辛勤耕作,最終迎來了一年的大豐收。
“我們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吸納村上種植大戶,共計種植隴薯七號130畝。經過半年的精耕細作,馬鈴薯喜迎豐收,進入最佳采挖期,從收益上來看,平均畝產能夠達到4000斤以上。”合作社負責人賈治國說。
“今年的馬鈴薯按當前市場價,一斤四毛五賣了,每畝下來也能賣到兩千元呢,美得很!”正在運輸馬鈴薯的村民王維忠說。
近年來,紅寺鎮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引進更新馬鈴薯品種,把馬鈴薯種植作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強項產業來抓,強化種植技術培訓和田間管理,不斷提高馬鈴薯的質量和效益,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和產業化經營,形成了合作社牽頭引領、示范帶動農戶的產業發展聯動模式,呈現出建基地、扶產業、活流通的新格局。
作為化溝村黨支部書記、化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賈治國也感到種植新品種馬鈴薯確實是增加群眾收入的一個新渠道。“合作社負責統購、統銷,提高了老百姓種植的積極性,而且也不愁銷路。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讓老百姓在馬鈴薯種植這一方面進一步增加收益。”賈治國表示。
當前,紅寺鎮1.3萬畝大田馬鈴薯進入集中收獲期,預計總產量達到2.1萬噸。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靜寧發布,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