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收割機從田地上輕快開過,后邊像滾筒一樣翻滾,一個個馬鈴薯從地里被刨出來,而且一個個幾乎完好無損……村民們手腳麻利地將馬鈴薯撿籃、放袋、裝箱,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之后一車車馬鈴薯就將從這里發往市場,走上人們的餐桌......
昨日,在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韓灣村“雙薯”(馬鈴薯、甘薯)高效種植模式示范片田間地頭看到,該村種植的40多畝馬鈴薯已豐收在望。“今年我共種植了170-180畝地,雙薯經濟,第一季保人工和土地流轉費用,第二季紅薯完全可算作經濟總收入了。”據應城市薯不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付中道介紹,正常風調雨順年景,種植“雙薯”比小麥油菜要強2倍左右,平均每畝田可產3-4千斤薯(單季)。這塊40畝馬鈴薯示范基地,預計今年可收獲15-20萬斤。
“1畝地可產紅薯7000-10000斤、馬鈴薯5000-8000斤畝總產值2萬元除去土地流轉費用、種子、肥料、藥物、人工開支近半50畝預計年可獲純利25萬元。”據應城市薯不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付中道介紹,機械化收獲馬鈴薯可一次完成挖掘、薯土分離作業,不但破薯損薯比人工低很多,收獲期也大幅度縮短,收獲的效率是人工收獲的20倍以上,每畝節約生產成本5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有效地緩解了農業生產季節性勞動力緊缺和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的問題,提高了生產率和產業競爭力、促進了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也騰出了時間讓農村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擇業來增加收入。
“該基地由農民合作社主導統一供種、供肥和供藥,從耕、整、播到起壟、覆膜、收獲、回土、下茬、套種等全程實行機械化操作。”應城市城北街道辦事處韓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韓麗軍表示,實驗片種植已初顯成效,今后他們將擴大流轉土地面積至600畝,帶領村組30多位村民發家致富。
(來源:湖北身邊事) 【原標題:應城城北韓灣村馬鈴薯“喜獲豐收” “雙薯”避災農業“錢”景光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