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1月19日,集政、校、企于一體,致力于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技術攻關的種業創新平臺——楊凌種業創新中心揭牌成立,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院長、教授單衛星受聘為該中心馬鈴薯工作站首席科學家。
單衛星教授不僅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還是“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他在作物新型抗病途徑及抗病基因資源發掘領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原創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為馬鈴薯等作物生物技術育種提供了植物廣譜抗病基因資源,為構建以抗病品種為主的馬鈴薯綠色可持續生產體系奠定基礎。
“種業創新中心有國企、高校,也涉及到研究中心,示范區能夠充分利用各個單位優勢,特別是學校的科教優勢,這是一個非常‘大手筆’的事情。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生產最重要的環節,這些完全符合國家的戰略需求。”單衛星教授表示。
“這里面除了小麥、玉米等重大糧食作物之外,能夠關注馬鈴薯,也是示范區履行國家使命的體現。馬鈴薯是我們國家第四大糧食作物,它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潛力巨大。目前,我國馬鈴薯整體的生產水平非常落后,落后的原因主要是馬鈴薯種植高度集中在貧困地區,生產投入等各方面都比較低,更重要的因素還是種子問題。”單衛星教授說。
“這一點跟別的作物一樣,種業創新是作物生產的核心,是最關鍵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培育優質、高產、抗病的品種,就需要很多努力。我本人對抗病關注比較多,主要針對馬鈴薯的重大病害晚疫病等做抗病研究,希望未來在馬鈴薯抗病方面能夠做出一些工作。”談及下一步工作,單衛星教授說。
(來源:騰訊網) 【原標題:走近種業科學家|單衛星:為馬鈴薯主糧化“裝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