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12月15日,農業部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馬鈴薯主食開發成果展示交流會。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強調,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強化創新驅動,聚焦重點發力,扎實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將“小土豆”打造成“大產業”,引領城鄉居民健康消費,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會議指出,馬鈴薯主食開發實施3年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主食類型不斷創新,已開發出6大系列、近300種馬鈴薯主食產品,部分產品全粉添加比例提高到50%以上。加工工藝不斷改進,攻克成型難、不耐煮等技術難題,對規模化、自動化等核心裝備進行改造,主食加工能力大幅提升。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馬鈴薯主食開發,馬鈴薯主食加工企業超過200家,加工能力100萬噸以上。產品市場不斷拓展,通過產品推介、科普推介、媒體推介等方式,積極開拓馬鈴薯主食產品消費市場。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在農業部門的積極推動下,農科教、產學研大聯合大協作,形成了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會議認為,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機遇難得、意義重大。一是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馬鈴薯營養全面,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等,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是健康消費的新選擇。二是加快農業綠色發展的需要。馬鈴薯耐旱、耐寒、耐瘠薄,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種植,可減輕農業用水壓力,促進可持續發展。三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將馬鈴薯加工成主食產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可讓農民在產業開發中分享增值收益,帶動農民持續增收和脫貧攻堅。
(來源:農業部新聞)【原標題:馬鈴薯主食開發成效顯著 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