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通過中國農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為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為副組長的評價專家組認為,我國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整體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
糧蔬兼用的馬鈴薯是世界公認的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食。然而在我國,馬鈴薯的主食之路卻面臨諸多難題。從2013年起,中國農科院加工所開始進行“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研究,經過4年多努力,成功解決馬鈴薯主食加工專用原料、關鍵技術和加工專用裝備、產品評價方法和技術缺乏等一系列難題,推進了我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的發展。據項目總負責人、中國農科院加工所所長戴小楓介紹,項目圍繞馬鈴薯主食產品與加工專用品種評價、加工關鍵技術、核心裝備與生產線、重大產品創制與應用等開展了系統研究開發,主要有三大創新:一是創建了馬鈴薯主食加工原料和產品的評價篩選方法,發明了馬鈴薯主食產品的營養當量模型和馬鈴薯主食產品的鑒偽方法,填補了中式馬鈴薯主食加工原料和產品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化技術缺失的空白;二是創建了馬鈴薯面條熟化強筋與強壓成型技術、馬鈴薯饅頭降粘成型一次發酵技術、擠壓產品混煉降本提質技術,突破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粘度大、成型難、發酵難等技術瓶頸,為中式馬鈴薯主食產品創制奠定了基礎;三是發明了馬鈴薯主食加工生產恒溫恒濕面帶熟化、連續高溫調質等關鍵裝備,創建22條馬鈴薯主食加工系列生產線,研發出五大類200余種可以作為主食的馬鈴薯產品,實現了馬鈴薯主食規模化、自動化、標準化、工業化生產。
據悉,近3年來,馬鈴薯主食化產品在九省七市百余家企業的生產總量已達18.9萬噸,累計銷售額達45.4億元。部分成果2015年被農業部評為“農產品加工業十大科技創新推廣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項目成果在延長馬鈴薯產業鏈、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效果顯著。
(來源:快資訊)【原題目:三農 馬鈴薯中式主食加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