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馬鈴薯又名土豆,是我們日常中常吃的蔬菜,在全國各地皆有分布,但是隨著種植面積增大,很多農戶出現產量低下的情況,嚴重影響到農戶的收入。那么馬鈴薯產量低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情況如下:
1、種薯問題,現在全國范圍內的種植馬鈴薯的很少有人使用脫毒種薯的,這就導致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病毒病的高發現象,而且一旦發病較難治愈,造成減產。還有就是采用多年種植的馬鈴薯做種,不引進新種,導致種薯不斷的退化,還易導致病害發生,造成產量低。2、施肥不當,很多農戶在種植時為了節約種植成本,在施肥時只施化肥,很少施用有機肥或農家肥,而且在施肥量還嚴重不足,導致馬鈴薯在生長缺乏養分,不能正常的生長,也就導致產量低下。3、溫度原因,馬鈴薯在發芽、生長以及結薯期間對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發芽期間,需保持溫度在7-12度;而在種植生長階段,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8-22度,而一旦溫度超過35度或低于7低,會停止生長,當溫度低于零下3度,植株會凍死;結薯時最適宜溫度在16-20度,晝夜溫差大時,減少養分消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產,但夜間溫度高于25度,會停止生長,造成減產。4、病蟲害,病蟲害對于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的影響極大,據數據調查顯示用藥防病的較未防病的增產34.7%,可見病蟲害對于馬鈴薯的產量危害。另外在山區地帶種植時,受二十八星瓢蟲危害較嚴重,而草荒期間會和植株生長爭奪養分,另外鼠害對馬鈴薯產量也不可小視。
(來源:村小農網)【原題目:馬鈴薯收獲時,出現產量低是什么原因?又該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