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 訊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課題組研制出馬鈴薯種薯納米促芽劑,該工作為馬鈴薯種薯的催芽提供一種新方法,對于促進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被美國化學會農業領域核心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接收發表(DOI: 10.1021/acs.jafc.8b03994)。

馬鈴薯營養豐富,是我國第四大主糧,高發芽率是馬鈴薯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馬鈴薯種薯的發芽速度主要依賴于其表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比例(即水氣比)。然而,對于大多數品種來說,因馬鈴薯種薯表皮水氣比不適宜,導致其發芽率較低,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現有馬鈴薯促芽技術包括物理法(熱處理)和化學法(化學制劑),它們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馬鈴薯發芽,但具有成本高、穩定性低、時效短等缺點,成為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瓶頸,迫切需要發展簡便、環保、低成本的促芽技術。
課題組利用天然黏土等材料制備出一種兩親納米復合材料,該材料可賦予馬鈴薯種薯表皮合適的水氣比,顯著促進馬鈴薯種薯發芽,因而可以用作納米促芽劑。同時,該材料也表現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該技術具有成本低、簡便、環境友好等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原題目:合肥研究院研制出馬鈴薯種薯納米促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