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我種了220畝土豆,用的是搭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播種一體機,全是自動化和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今天開始播種,大約四五天就能種完,3月份播種的土豆,7月份就可以成熟收獲。”3月31日,趁著最近雨水足、墑情好,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馬鈴薯種植大戶白殿貴一大早就來到地里,開始了今年馬鈴薯播種的準備工作。
當前正值春耕的關鍵時期,在定邊縣田間地頭,農戶們搶抓墑情,一臺臺馬鈴薯播種機在地里來回播種耕作,盡是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去年我種了一百來畝,純收入就有20萬元,今年我又擴大了種植面積。”白殿貴干勁滿滿。今年白殿貴擴大種植面積的底氣不僅來自去年的好收益,更有智能機械化的加持,只見馬鈴薯一體播種機勻速前行,施肥、播種、起壟、覆膜、鋪設滴灌帶等田間作業一次性就完成了。
在定邊縣,像白殿貴一樣選擇在早春播種馬鈴薯的農戶不在少數。他們利用北斗導航信號定位、機械控制、慣性導航技術,使農機按照規劃好的路線,自動調整行進方向,實現拖拉機自動駕駛播種、起壟、施肥等精準化、智能化田間作業,大幅提高精準作業水平,提高產量。
“利用智能機械化種植早熟馬鈴薯,可以提高播種精準率和播種效率,前期管理也相對簡單。早熟馬鈴薯成熟周期短,可以提早上市、搶占先機,收益也好。”定邊縣農牧技術推廣中心馬鈴薯產業股股長喬彩衛介紹,今年全縣種植早熟馬鈴薯大約4萬畝,現在農戶陸續開始種植,預計在4月10日前種植完畢。
智慧農機的精準性,是定邊縣馬鈴薯播種又快又好的關鍵。定邊縣按照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實現了“機耕+播種+水肥一體化+無人機綠色防控+殺秧+收獲+地膜回收”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推進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向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形成了以馬鈴薯播種、上土、收獲為主要環節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不斷提高播種效率,為馬鈴薯種植按下“快捷鍵”。
作為陜西省馬鈴薯生產第一大縣,定邊縣立足資源優勢,持續推進馬鈴薯產業升級,從脫毒種薯良種的擴繁推廣,到智能水肥一體化、種耕收全程機械化,再到做強區域品牌、三產融合發展,小小“洋芋蛋”成為定邊人富農大產業。據了解,定邊縣今年4萬畝早熟馬鈴薯預計年均總產量16萬噸以上,綜合產值達3.2億元。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光明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