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時下,在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鎮李家塬村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翻耕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大小均勻的馬鈴薯翻滾而出,工人們正忙著分揀、裝袋、搬運、裝車……現場一派豐收的景象。
“今年的馬鈴薯長勢好,現在正是集中采收期,我們正在抓緊時間采收。”河畔鎮兩迎水村村民張錦榮高興地說,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了,這里離家比較近、比較方便,同時也能照顧上孩子和家人,收入也不錯。家里還有一些地沒有流轉出去,明年也想種些土豆,學習一下人家的經驗。
提升地力,只是讓土地效益“升值”的基礎,與此同時還得在種植作物和技術上做文章。玉米、馬鈴薯是會寧縣的傳統種植作物,經過幾年的實踐,潤豐集團李家塬村產業園區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已經初步形成了集標準化、規?;?、機械化、產業化于一體的、成熟的種植經營體系。
“我們公司在李家塬流轉了10000多畝土地,流轉周期是10年,今年是第3年了,流轉地里主要種的是玉米和土豆,現在是收土豆的關鍵時刻,訂單也很多,我們是裝一車就趕緊拉走一車,以最快速度把新鮮的土豆運送出去。”潤豐集團李家塬村產業園區種植技術負責人張國生介紹。
近年來,會寧縣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將農戶撂荒、閑置的土地流轉,進行整治提升改造后,統一流轉給有資質的企業經營,盤活低效閑置土地資源,推動雙方深度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讓這些原來利用率低、產能小、效益差的“薄”田增“厚”,變成了能產糧、產好糧的“糧倉”,筑牢糧食安全基石,賦能鄉村振興。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白銀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