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月,三膜馬鈴薯上市,地頭價一塊六一斤,我就覺得很高了,沒想到到了5月,二膜的價格到了一塊八,昨天露地的都賣到了一塊五。”6月1日,說起今年的馬鈴薯價格,界河鎮陳馬廠村村民陳增如連說幾個沒想到。
他口中的二膜、三膜,是界河鎮在全國首創的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可以將馬鈴薯的上市時間分別比地膜覆蓋栽培提早30天到40天。“上市早,價格就好,而且棚高了、寬了,干活不用彎腰拱背,輕松不少。”陳增如說。
在界河,提檔升級的不只是種植模式。為響應國家“減化肥、減農藥”號召,界河鎮還引入了“全營養分餐式施肥”方法,注重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有益微生物、中微量元素,真正達到植株“按需供應”。“原來一畝用5袋子化肥,今年我減成了2袋半,還施了200斤有機肥。種出來的土豆產量不減,品質更高,特別是皮色黃亮、好看,切出來的土豆絲也脆,客商都搶著要。”陳增如現身說法。
界河馬鈴薯產業的持續提檔升級,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優新品種和優質種薯的全面推廣。早在上世紀80年代,山東省農科院就在界河建成了高標準脫毒種薯繁育基地,持續深入的產學研合作,在近幾年終于結出了豐碩成果,當地自主選育的“滕育1號”“滕育2號”“ 界星1號”等新品種接連通過國家農作物新品種登記。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農村大眾,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