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2月27日,在青神縣青竹街道季時壩村的田地里,伴隨著馬鈴薯收獲機的轟鳴聲,一個個飽滿、勻稱的馬鈴薯從地里被翻刨出來,擺滿了地頭,等待著裝車。
金黃色的土豆映襯著豐收的喜悅,滿地“黃金”讓冬日更勝春朝。
馬鈴薯市場需求量大、回報見效快,是當地村民種植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看到一個個碩大的馬鈴薯從地里翻挖出來,種植大戶徐杰心里充滿了喜悅。
徐杰說:“我流轉了200余畝土地,前期是以玉米大豆復合種植為主,采收季結束以后,響應國家號召,擴種200畝秋季馬鈴薯。通過全程高標準和機械化種植,現場測試之后,感覺效益還很不錯,準備明年再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糧食產量。”
據介紹,近年來,青神縣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外,還不斷提升田間服務質量。通過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助力農戶增產,聯系銷售渠道,確保銷路暢通,讓小小“土豆”變成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青神縣首次進行秋季馬鈴薯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目前,青神縣共種植秋季馬鈴薯7000余畝,在種植較晚的不利條件下,平均畝產量也達到了3000余斤,預計畝產值可達4500元,全縣新增產值4200萬元。
聲明:以上文章來四川經濟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