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先切種子,然后清洗、浸藥,最后再拿去栽......”9月19日,在沿灘區王井鎮新民村的200多畝秋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示范區,農技專家正在給大家傳授馬鈴薯的種植技術,村民們一邊聽,一邊按照栽植規范,開廂、起壟、定植……由此拉開沿灘區三萬畝秋馬鈴薯播種序幕。
“秋馬鈴薯生育期短,采收時間長,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是晚秋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沿灘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病蟲害防治等形式,重點抓好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新技術,積極提高種植戶的積極性,擴大秋馬鈴薯種植面積,實現省工、節本、增產、高效。”
晚秋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的最后一道關口,抓好晚秋生產對確保全年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豐收至關重要。沿灘區按照“穩面、提質、增效”的總體思路,主抓再生稻,突出秋馬鈴薯、多種秋菜,發展秋雜糧,全區計劃發展晚秋糧食面積15萬畝,其中再生稻蓄留面積12萬畝,再生稻有收面積10萬畝,秋馬鈴薯面積3萬畝,努力確保群眾增收、全年糧食增產。
聲明:以上文章來金臺資訊,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