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正是馬鈴薯收獲的季節,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35萬畝馬鈴薯正在陸續進入成熟采挖期,昭陽大地各種植區域處處是一片繁忙的秋收景象。
2013年,羅石富在昭陽區各級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聯合57戶鄉親,成立了昭陽區西魁種植專業合作社。羅石富邊干活邊說:“我們那一年流轉了土地400畝,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加之那年氣候也好,賺了20多萬。那次以后,我逐步流轉了3000畝土地,通過這幾年政府補助和土地整理,我們的傳統種植已經改變了,機耕機耙和技術上有技術支撐,把我們的產量提高起來,信心倍增,傳統種植改變了,產量提高了,質量、品質也提高了,有收入就有信心,就特別積極。”
“經過這些年的經營,我們帶動農民有了土地的租金,在合作社務工也有收入。原來土地放荒,現在用起來了。還有周邊的合作社和公司也帶動一部分群眾發展起來,把這個產業越干越大、越干越強。”羅石富堅定地說。
羅石富給我們算了一筆賬,近5年來,他們合作社平均每年種植馬鈴薯1000畝以上,5年年總收入1200萬左右,總共支付土地流轉費60余萬元,5年共解決用工6萬人(次),總支付務工工資600余萬元。目前,西魁種植專業合作社不僅成了昭陽區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龍頭和標桿,也是一張響亮的名片。
據了解,按照昭通市委、市政府,昭陽區委、區政府“高質量種薯生產基地、科技創新與產業扶貧示范、昭通大洋芋和昭通種薯品牌對外宣傳窗口”的定位,昭陽區每年集中建設3萬畝馬鈴薯高標準示范基地(“洋芋帝國”)。為進一步激發“洋芋帝國”基地各生產主體的內生動力和技術示范,昭陽區2022年繼續建設馬鈴薯高標準示范基地3萬畝,分布在靖安、蘇甲、大山包各1萬畝,通過建立“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馬鈴薯產業發展機制,推動全區35萬畝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抓好抓實該產業,昭陽區農技部門負責技術指導,跟蹤問效,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云南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