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秋日,青海省威遠鎮卓扎攤村的互助縣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里,馬鈴薯的藤蔓長得郁郁蔥蔥。這是互助縣大力支持發展的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集中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研究展示推廣,包括種子的生產等。

走進青薯系列微型薯繁育網棚,三三兩兩的農業工人正在對馬鈴薯苗子進行手工壓苗,這是為了使根莖長得更加粗壯,提高結薯率,過程精細堪比繡花工作?;ブ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推廣研究員王貴全表示,馬鈴薯從培育到推廣,至少需要6年時間?;ブh積極對接省級平臺,和專家加強合作,使新品種新技術能最快落到實處,快速轉化到生產環節,讓農民享受到了農業部門的科研成果,見到了收益,互助縣建成了全省重要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ブh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的科研人員充分發揮老前輩們堅持育種的優良傳統,在實驗室和田間地頭扎根耕耘,花費10年選育了互薯4號馬鈴薯品種,口感好,薯型好,產量高,商品率高。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青海日報 ,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轉載聲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