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山西省‘土豆革命’行動方案》發布,提出今年山西將建設10萬畝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同步開展品種創新、技術革命、加工升級、品牌打造、經營主體培育五大行動,到2025年,培育和篩選20個新品種,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規模擴大至30萬畝。
2015年,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正式提出,馬鈴薯成為水稻、玉米和小麥之外的第四大主糧。基于馬鈴薯種植主產省份和優勢區,以及加工轉化率低的現狀,山西以加工型馬鈴薯為支點,提升產業精深加工水平,打造特優農業發展的產業新引擎。
圍繞這樣的目標,山西提出實施五大行動。開展品種創新行動,依托科研院所,加強育種基礎理論研究,運用現代育種技術,選育出適宜種植的優質高產馬鈴薯新品種3個;實施技術革命行動,以企業為主體,推廣應用超低溫脫毒等馬鈴薯莖尖脫毒先進技術,引進水培、霧培、試管薯等國內外種薯高效繁育技術,建設種薯三級繁育基地,保障脫毒種薯供給,提高種薯質量;深化加工升級行動,鼓勵食品企業創新,開發馬鈴薯小食品,推動使用馬鈴薯粉制作主食。加強馬鈴薯在配料、中間品、半成品等方面的產品創新,研發推廣馬鈴薯冰激凌、功能性飲品等新型產品。
同時,從市場出發,山西還提出開展經營主體培育行動和品牌打造行動。推行生產托管、聯合機制支持馬鈴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服務組織廣泛參與,共同組建馬鈴薯產業化聯合體。推進品牌建設和地理標志認證,加大“山西馬鈴薯”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力度,培育一批有品牌效應的骨干企業。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瀟湘晨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