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洋芋花開賽牡丹”,每逢六七月,層層疊疊的梯田上黃白相間的洋芋花隨風搖曳,與藍天白云黃土共起舞。這幅畫卷,正是素有“馬鈴薯之鄉”美譽的甘肅省定西市展現出的產業振興美景。更令定西人對洋芋充滿偏愛的是,每年到了國慶前夕,漫山遍野豐收的“洋芋蛋”為他們實現鄉村振興增添了更多的底氣和希望。
“前幾年,土豆一斤2毛多,2018年之后,加入了馬鈴薯合作社,與藍天薯業簽上了約,保底價一斤4.5毛,每斤還能增收0.5至1毛,按畝產3000多斤算,一年能增收3萬元,而且周圍有了馬鈴薯儲藏庫,不用自己跑遠路散賣,還能節約1000多元運輸成本,增加5000余元的務工收入,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定西市安定區團結鎮唐家堡村的農戶張寶鵬剛粗略地算了一筆賬。
張寶鵬提到的馬鈴薯合作社,就是產業鏈上267個種植合作社、10個農機合作社中的一個。他提到的藍天薯業,正是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藍天薯業利用“龍頭企業+聯合社+合作社+農戶+銀行+電商平臺”六位一體的“藍天模式”,促進了以馬鈴薯全產業鏈為核心的訂單農業的大力發展,有效解決了散賣難和“賤賣傷農”的問題。15萬畝的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基地帶動農戶10多萬戶,保護價收購機制使種植畝產穩定在1800元以上,戶均增收8300元以上。
“簽訂訂單合同的30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有50多人為返鄉青年,通過‘藍天模式’的訂單農業,去年人均增收30萬元到40萬元不等。”藍天集團80后董事長李幸澤,在今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后說,“我會一如既往履行社會責任,帶領藍天公司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實踐,不斷發展升級‘藍天模式’,構筑‘藍天生態圈’”。
企業要不斷壯大發展,稅務部門的服務不能少。為支持產業發展,國家稅務總局定西市稅務局持續關注和跟進馬鈴薯淀粉發展情況,推出“不來即享”“項目管家”“銀稅互動”等一系列納稅服務品牌,對接破解企業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去年疫情發生后,通過稅收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可選擇的銷售途徑。
“稅務部門納稅服務暖心稱心、有質有效,落實稅費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及時到位,在我們發展土豆產業的過程中發揮著不能缺少的重要作用”,李幸澤信心滿滿地表示,“享受稅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1350萬元,成功申請3項專利技術,我們還能享受企業所得稅農產品初加工免稅政策,無疑為做大產業提供了強大信心。”
作為傳統產業,藍天薯業以納稅信用等級A級的信譽度為基礎,推出了保購擔保貸款業務和藍天供應鏈金融信譽擔保模式,2020年,銀行給藍天供應鏈金融各鏈條總授信額度12億元,向合作社、農戶發放貸款5億元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的融資難題。
如今,定西人站在鄉村振興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上,借著馬鈴薯主糧化、主食化的東風,把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嵌入馬鈴薯產業鏈,小土豆已經成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金鑰匙”。
(來源:法制網) 【原標題:甘肅定西稅務:服務馬鈴薯產業發展 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