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靚姨早晨!這臺山本地的馬鈴薯剛剛上市,左邊個頭大一些、表皮沒破損的,每公斤7元;右邊個頭小些或表皮有輕微破損的,每公斤5元。若不介意大小,可挑這些小的,經濟又實惠,口感一樣。”2月27日廣東臺山臺城新寧菜市場一菜販招攬顧客時說。春節前后,臺山超萬畝的馬鈴薯上市,農戶們搶抓有利時機采挖,為即將開始的春耕做準備。
據了解,馬鈴薯在臺山又被稱為薯仔,各鎮(街)都有種植,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廣“早造水稻+晚造水稻+冬種馬鈴薯”的種植模式,大大提高農田的利用率,實現畝產收益最大化。當前,臺山全市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3000多畝,以海宴、白沙、斗山、端芬等鎮的種植面積最多,有逐漸從過去的零散少量種植走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趨勢。
“前期的冷天氣對馬鈴薯有一定的影響,但從采挖的情況來看,今年還算豐收,畝產普遍有2000多公斤,高產的一畝近3000公斤,今天計劃把這5畝多的全部采挖完。”一農戶介紹,目前借助安裝了翻土工具的手扶拖拉機進行采挖,節省了不少人工,不僅有效避免過去用鋤頭采挖時容易造成薯皮破損、薯體碎裂等問題,還大大提高了采挖的效率,只需安排人手把翻出的馬鈴薯按要求裝起即可裝車。
手扶拖拉機采挖馬鈴薯
“我今年是第二年到海宴收購馬鈴薯,這邊出產的馬鈴薯品相比較好,薯身光滑、個頭適中,薯皮上基本看不到蟲眼、花皮、裂皮等影響品相的現象。近日馬鈴薯大量上市,收購價有所回落,每公斤2.8元左右。”在石美村等候裝車的陽春籍收購商透露,他之前一直在恩平收購馬鈴薯,去年才轉到海宴收購,目前已跟石美村的農戶形成比較穩定的供銷合作關系。
“咱們村種植的馬鈴薯多數是‘荷蘭15號’,以黃肉為主。去年,村的合作社租農戶收割晚造水稻后的農田種植了80多畝馬鈴薯,從種植到采挖需100天左右,要趕在早造水稻插秧前完成采挖,把農田交回給農戶。”海宴鎮石美村黨支部書記徐炎邱說,去年該村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00多畝,多數是臺山、開平、中山、佛山、廣州等地的收購商前去收購,近期的銷售量一天在10噸左右。
“時(臺山話中時與薯同音)來運轉”,是臺山人農歷正月初七“人日”吃番薯所賦予的好寓意,而豐收在即的馬鈴薯恰恰遇上銷路好、價格適中的好時機,對于臺山種植馬鈴薯的農戶而言,“薯來穩賺”的開局讓他們準備春耕更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心,新的一年有望“蔬”寫富民新篇章。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廣東僑鄉臺山萬畝馬鈴薯豐收 農戶“薯”來運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