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近日,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臺沙村大坪子組村民虎賢忠的家,56歲的他正忙著在地窖里揀裝洋芋。幾分鐘前,楊梅鄉街上的商戶打來電話,讓他幫忙送一袋洋芋上門。
虎賢忠說:“現在到處的公路都修好了,多數買家都是開著車直接到家里來買。我自己也有一輛三輪車,近一點或者順路的我就直接送上門。今年收的1萬多斤洋芋,只剩4千斤了,除去留做種子的1千斤,剩余的都有人預訂了,光賣洋芋都有1萬多元的收入了!”據悉,臺沙村國土面積29.5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16450.5畝、林地面積15442.95畝,平均海拔2100米,地處高山,海拔較高、日照時間長,適合洋芋生長。因此一直以來,當地村民都有種植洋芋的習慣。
臺沙村脫貧攻堅決勝工作隊副隊長夏康介紹:“臺沙洋芋口感好,在周邊頗有名氣,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不便,加之小農經濟思想的限制,村里的洋芋種植沒有形成規模產業。以前村里種植的是傳統的洋芋品種,產量低,而且村民們多是自主種植,多數用于自家食用或者喂養牲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走向市場,基本沒有產生經濟效益。”如何提高種植產量,讓臺沙洋芋這個傳統產業實現產業化、市場化,從而幫助村民增收脫貧?臺沙村幾番嘗試,引進了“青薯9號”進行規模化種植。2018年,臺沙村投入300多萬元資金種植“青薯9號”5200畝,覆蓋農戶530戶2500人,其中貧困戶210戶937人。臺沙村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青薯9號”的生長,平均每畝產量達4000斤左右,2018年總產量達2000萬斤。同時,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臺沙村轟轟烈烈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水泥路通到了農戶家門口,前來購買臺沙洋芋的人接踵而至。“洋芋還在地里就有人來問了,基本上當年產的當年就能賣光。”夏康說,除去村民家庭消化以及留作種子的部分,臺沙村僅2018年就有1000萬斤洋芋銷售出去,產值達1000萬元。
“發耳、水城的人三天兩頭開著車問我家洋芋賣不賣,出價一塊左右我都不想賣。現在交通方便,我自己運到街上能賣一塊五一斤。”大坪子組的村民鎖興全有自己的打算,他說:“馬上要過春節了,我還想留一些到時候搞個烙鍋攤,那樣更賺錢!”
(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原標題:水城縣臺沙村:產業布山間 群眾有盼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