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獲悉,隴薯系列馬鈴薯品種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在甘肅省種植面積超600萬畝,約占甘肅馬鈴薯種植總面積的“半壁江山”。
據悉,甘肅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形東西狹長,土層深厚而疏松,富含鉀素,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熱同步與馬鈴薯生長發育需求高度吻合。近年來,隨著馬鈴薯育種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分子標記、原生質體融合和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也在馬鈴薯遺傳育種中得到應用。“新品種選育在高淀粉、抗旱、抗晚疫病方面優勢明顯。”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呂和平舉例說,新育成的隴薯7號適合北方春播區種植,又適宜南方冬播區栽培;新育成隴薯8號淀粉含量高達26%,是生產應用高淀粉含量的新品種。
得益于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甘肅馬鈴薯產業已初步形成中部高淀粉型馬鈴薯基地、河西及沿黃灌區加工專用型基地、隴南與天水早熟菜用型基地和高海拔冷涼區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四大優勢生產區域。同時,甘肅已有70多家從事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經營主體,年產7.2億粒原原種、3.6萬噸原種、16萬噸一級種。如今,馬鈴薯種植涉及甘肅13個市(州)的60個縣,其中種植面積10萬畝以上的縣(區)有30個,20萬畝以上的縣(區)有9個,50萬畝的市(州)有8個。
“近年來,甘肅在脫毒種薯生產體系建設方面作出積極嘗試和探索,但也存在繁育技術滯后等問題。”呂和平坦言,甘肅現行栽培技術落后,耕作機械化水平低,脫毒種薯生產成本逐年增加,一定程度降低了農戶種植積極性,這也是制約馬鈴薯生產“瓶頸”之一。在呂和平看來,收集和保存馬鈴薯種質資源,挖掘并創新優質基因,為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是破解瓶頸的辦法之一。甘肅馬鈴薯育種工作者先后從德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引進了一批育成品種、原始栽培種和野生種,創新并豐富了馬鈴薯種質資源。目前,甘肅育種單位擁有各類馬鈴薯種質資源材料800多份。
(來源:食品資訊中心)【原標題:甘肅農科院馬鈴薯育種成效漸顯 隴薯推廣面積超600萬畝】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轉載聲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