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訊 馬鈴薯瘡痂病英文名Potato scab 馬鈴薯瘡痂病為世界性病害,除了土壤極酸地區外,各產地幾乎都有發生,而在連作地、偏堿地尤其在連作較重的地區、偏堿地和溫室的馬鈴薯生產中,嚴重影響馬鈴薯品質和產量。該病害主要為害薯塊,影響馬鈴薯的商品價值,同時降低馬鈴薯的耐貯性、質量及芽勢。
[為害癥狀]春季和秋季均可發生,但以秋季較為嚴重,主要危害塊莖。受害塊莖開始產生褐色小點,后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瘡痂狀硬斑。
[病原]病原為瘡痂鏈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 (Thaxter) Waks.et Henrici.屬放線菌。菌體細長,有分枝,末端常呈螺旋狀。孢子圓筒形,大小(1.2~1.5)μm×(0.8~1.0)μm。生長發育的溫度為25~30℃,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發病重,pH5.2以下很少發病。
[侵染]
(1) 越冬:病菌能在土壤中腐生,也能在種薯上越冬。
(2)侵入:種薯和土壤均可傳病,由皮孔及傷口侵入塊莖。塊莖表面木栓化組織形成后難被侵入。
[發生規律]
(1) 農業防治:微堿性土壤發病重。病薯長出的植株極易發病,健薯播入帶菌土壤中也能發病。
(2)品種: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白色薄皮品種易發病,褐色、厚皮品種較抗病。
[防治]
(1) 種薯消毒:播前用40%福爾馬林120倍液浸種4分鐘。
(2) 農業防治:繁殖原種,并利用原種繁殖生產用種,大田生產不留種。不從病區調種。多施有機肥或綠肥,可抑制發病。與葫蘆科、豆科、百合科蔬菜進行5年以上輪作。選擇保水好的菜地種植,結薯期遇干旱應及時澆水。防止切刀傳染,在切種薯時,每人應備兩把切刀,凡接觸過病薯的刀,必須嚴格消毒。
(來源:溯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