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網(
m.ihompy.com)獲悉,陜西靖邊縣農業部門狠抓全縣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使縣內病蟲測報體系更加科學化、現代化。
2013年上半年,該縣農業局編寫了《病蟲情報》7期200多份,預報準確率85%以上,為指導農民準確防治和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建立馬鈴薯早晚疫病綜合防治示范點5個,制定示范防治技術措施和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確保不發生重大疫情。與此同時,及時開展省植??傉鞠逻_的馬鈴薯腐爛莖線蟲藥劑實驗工作,目前試驗區已經完成出苗,為下一步進行馬鈴薯腐爛莖線蟲中心病株監測及防治試驗做好了準備。
該縣還加強了檢疫工作。實施產地檢疫2200畝、調運檢疫118.6噸,簽發檢疫證書7份。對種子經營門店進行了檢疫執法檢查,對調運檢疫持證率低、檢疫編號不規范等問題,均采取行政強制措施進行處理,控制了有害生物的傳入,切實保護了本地農業生產。
下面由濟寧市中糧農產品投資研究院專家介紹病蟲測報體系在農業生產應用中的重要性與注意事項:
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是適期防治、綜合防控、科學用藥、用藥和推進病蟲害專業化防治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礎,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重點,也是農業增效的有力保障。
一、提高預測預報質量
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應揚長避短,提高預測預報的服務質量和效益,才能適應今后對農業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改善設施,健全體系。要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的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可試行鄉村測報信息員聘用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測報體系,拓寬全縣農作物系統監測范圍,擴大測報覆蓋面和服務范圍,強化其防災減災的社會功能。二是培養人才,強化考核。對測報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讓其知識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長,職業道德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打造一支作風過硬、能力強、素質高的測報隊伍,為全面開展病蟲害預報提供有力保障。加強對縣鄉村測報工作和人員的績效考核,每年進行1次考評,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調動測報人員的積極性。三是積極創新,豐富手段。加強監測技術研究,不斷改進傳統的測報方法和方式,降低測報人員的勞動強度,也可參與科研部門、農業院校的項目研究,提高測報水平。發揮電視預報、手機短信、電話語言提示、網絡等現代科技的作用,提高病蟲信息傳遞時效性和廣泛性,大量收集當地發生的病蟲害照片,制作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視頻,并舉實例加以講解。此外,創新測報內容,依據不同經營者的需求,針對性地提供不同內容的病蟲信息,從而突出重點作物和區域。
二、加大病蟲害防治投入力度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既要有科技支撐,又要有資金保障。一方面保障植保測報經費,提高病蟲害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和實效性,使病蟲害得到防治;另一方面應積極申請財政扶持資金,充分利用國家有關項目,改善植保機械,增加植保機械的擁有量,實行項目帶動、行動推動、政策促動,不斷發展壯大植保專業化防治隊伍,確保農業增效。
三、建立健全專業化防治體系,狠抓技術培訓,提高業務水平
農作物專業化防治是一件惠及千家萬戶的實事、好事,防治體系建設應以完善縣、鄉、村三級專業化防治服務網絡為主,因地制宜建立植保專業防治協會型、農藥經銷專業化防治型、臨時組建專業化防治型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化防治隊。同時加強培訓,在主導產業中設立植保專家和專業化防治指導,鄉鎮、村設立責任人員,根據發展制定專業化防治人員培訓計劃,針對問題,科學指導,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主要采取集中和分散培訓的方式,由植保專家編印培訓教材,在上崗工作前對該區域農作物重大及常發病蟲害的形態、發生規律、防治時間、防治藥劑、防治技術等進行培訓,讓農民充分認識和掌握,提高專業化防治隊伍的綜合素質,提高防治效果。
四、建立植保信息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水平
植保植檢站和植保專家應及時掌握和發布病蟲防治有關的植保信息。植保專家在防治關鍵時期要到生產第一線開展面對面指導,在具體指導中,發現和突出面上做重點技術指導,建立植保信息網絡,通過網絡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五、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和推廣工作
綠色防控示范和推廣工作是一項持久的植保系統工程,綠色防控屬于公共植保的范疇,是綠色植保的體現,也是食物的依托,具有社會公益性。一是采用綠色防控治理技術,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量,改進產品品質,提高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植物保護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二是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將生物防治、物理誘殺、生態控制等綠色防控技術組裝到綜合防治技術體系中,并注重技術和模式集成創新,組建節能、環保和的綜合防治體系,通過環境友好型防控技術措施來控制有害生物的行為。
?。▉碓矗褐袊R鈴薯網
m.ihompy.com) [編輯: 濟寧市中糧農產品投資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