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稱青枯假單胞菌或茄假單胞菌,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單細胞,兩端圓,單生或雙生,大小0.9一2.0x0.5一0.8微米。在肉汁陳蔗糖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圓形或不整形,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稍隆起,平滑具亮光,革蘭氏染色陰性。
癥狀:病株稍矮縮,葉片淺綠或蒼綠,F部葉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一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綠色,葉片不凋落,葉脈褐變,莖出現褐色條紋,橫剖可見維管束變褐,濕度入時,切面有細菌液溢拙。塊莖染病,輕的不明顯,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倍束圈變褐,擠肚時溢拙白色粘液,但皮肉不從維管束處分離,嚴重時外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別于枯萎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塊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無寄主可在土中腐生14個月至6年。病菌通過灌溉水或雨水傳播,從莖基部或根部傷口侵人,也可透過導管進入相鄰的薄壁細胞,致莖郡出現不規則水浸狀琉。青枯病是典型維管柬病害,病菌侵入維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導管,妨礙水分運輸導致萎蔫。該菌在10一40℃均可發育,最適為30一37℃,適應pH6一8,最適pH6.6,一般酸性土發病重。田間土壤含水量高、或連陰雨或大雨后轉晴,氣溫急劇升高發病重。
防治方法:參見番茄青枯病。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