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5月24日上午,正值三夏時節,襄陽市襄城區余家湖漢江東岸近2萬畝的土豆進入收獲期,安裝有北斗的聯合收割機正在一望無際的沙洲地里收獲土豆,伴隨著采挖機的轟隆聲,圓滾滾的馬鈴薯破土而出,“躺”進收割機里,運輸車輛穿梭忙碌著,一派繁忙景象。
據了解,該土豆種植基地原為沙洲地,土地沙化缺水、土壤貧瘠,農戶拋荒棄種,多年來一直處于荒置狀態。現在,在這片豐收的田野上,人頭攢動,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土豆種植基地的項目負責人魯振介紹,基于該地的氣候、土質、植物種植數據分析等,引進優質土豆品種——“大西洋”土豆。這一品種的土豆具有淀粉含量高、糖分含量低、產量高、休眠期短、耐儲存、抗瘡痂病等特點,并且品質穩定、產量大。為進一步解決沙洲地土壤漏水、漏肥、貧瘠等問題,該種植基地引進智能節水循環噴灌系統,實現營養管理水肥一體化,讓“沙土地”變成“良田地”,土豆增產增收大幅度提高。
目前,該種植基地采用“黑膜覆蓋+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等綜合實用技術,實現了土豆種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同時,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建立起從土地整理、到田間管理、收割運輸的完整體系,建成了規模連片、技術集成程度高、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標準化土豆種植基地,是湖北規模最大的土豆種植基地,也是華中地區第一家全程機械化土豆種植示范基地。
“目前基地采用的是全部收購的訂單式農業,每天都要發走30多卡車的土豆,每卡車都有38噸左右。這些土豆會跨越山水配送至武漢、北京、上海等地的樂事食品原材料工廠。忙的時候,就會從附近莫康村、李劉集村招募幫工,60至120余人不等,整體大概有4個月的時間,恰好也是農閑時,也能增加附近村民的收入。”土魯振笑呵呵地算今年的“豐收賬”,基地每年產優質土豆5.5萬噸,單畝產值可達7000元左右,年銷售額8000多萬元。土里土氣的小土豆為當地撬動了億元大市場。
在土豆收獲后,輪茬種植高粱,主要供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國內知名酒類企業。該基地還通過校企合作、聘請行業高端人才、邀請農學資深教授為土豆種植基地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品質把控,研發新品種提高土地效益。目前已經建立一塊占地400余畝的育種基地,主要研發本土化大西洋系列品種,每年產量500余噸,每年可實現240萬元左右的創收,除供本地需求外主要銷往四川、陜西等地。小土豆成為了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金蛋蛋”。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湖北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069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