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收獲的季節,臨夏市枹罕鎮王坪村糧油作物示范基地種植的馬鈴薯新品種“臨薯18號”喜獲豐收。10月20日上午,臨夏州農科院、臨夏市農業農村局聯合舉辦馬鈴薯新品種收獲現場觀摩會。副州長張自賢、市政府副市長馬永杰、州農業農村局、州農科院、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技中心負責同志,州農科院馬鈴薯團體專家、市農技中心專業技術人員、臨夏市農益合作社負責人、王坪村群眾等100余人參加了觀摩會。

“臨薯18號”由州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經過十年不懈努力,于2019年培育成功。該品種具有產量高、商品性好、抗病性強(高抗晚疫病)等優點,適宜干旱半干旱山區、川塬灌區種植,適應性非常廣泛;2023年示范園種植馬鈴薯120畝,采用黑膜覆土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技農藝融合。在病蟲害防控上,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配合無人機飛防技術,實現了病蟲害的高效、綠色防控。

經現場測產,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了3510公斤,最高單產達到了5000公斤以上。下一步,臨夏市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將進一步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步伐,推進臨夏市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全市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河州農牧,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