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眼下,青海省大通縣朔北藏族鄉的甘藍已迎來豐收季。放眼望去,滿眼郁郁蔥蔥、煞是好看,村民們正忙著收獲甘藍,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大通縣得明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得明說:“我們大通這邊的露地菜口感好、纖維含量高、菜味兒濃,很受全國各大市場的喜歡。今年我們合作社種植了將近800畝蔬菜,其中甘藍有360畝,畝產8000斤左右,我們的甘藍主要銷往西安、寧夏、甘肅、廣州、福建、上海等地。”
近年來,大通縣朔北藏族鄉把大田蔬菜種植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把產地優勢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動能,持續壯大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朔北藏族鄉副鄉長張發祥介紹說,今后將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提高蔬菜綠色發展水平,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讓大通蔬菜走向全國。
同樣,大通縣景陽鎮種植的有機茼蒿也迎來了采收季。走進景陽鎮蘇家堡小拱棚蔬菜種植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村民們熟練地采收著地里的茼蒿,采摘、分揀、搬運,豐收的喜悅撲面而來。經過稱重、冷藏、打包后,景陽的茼蒿于當日下午銷往西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才是關鍵。2021年,景陽鎮依托資源優勢,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引進山東壽光鑫澤有限公司,流轉了土關村、蘇家堡村和甘樹灣村的2000多畝土地種植茼蒿,在“小拱棚”經濟上做文章,逐步發展以茼蒿為主的種植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活力。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澎湃新聞,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