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貴港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對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港北區武樂鎮吉斗村實施的秋冬種馬鈴薯示范基地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機械采收現場,挖出來的馬鈴薯鋪滿田地,隨處可見村民挖、揀、裝、挑的忙碌身影,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
該基地為旱改水項目實施地,基地面積100畝,基地采取“稻+稻+薯”生產模式,馬鈴薯種植品種為希森3號。示范基地采用全程機械化種植方式種植,集中連片,通過應用脫毒種薯、覆膜栽培、施用有機肥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到位,馬鈴薯長勢均衡,無明顯病蟲危害。
專家組采取隨機選取高、中、低三塊田進行實收測產,示范片鮮薯平均畝產2301.28公斤/畝。經濟效益上,按照馬鈴薯近期田間收購價格為2.6元/公斤,示范區平均畝產值達5980多元,除去投入成本,凈產值超過3780元/畝。示范基地在去年10月中下旬開始種植馬鈴薯,今年3月開始收獲,收獲時恰好是北方馬鈴薯生產淡季,市場緊缺,此時錯季上市,市場優勢明顯,收益可觀。
根據農業部門農情統計,2022年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為17.1萬畝。示范基地選用脫毒種薯、地膜覆蓋栽培等技術,提高馬鈴薯產量及品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馬鈴薯產業為該市穩定糧食生產、農民持續增收、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騰訊新聞,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6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