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馬鈴薯網(m.ihompy.com)消息,為大力發展早熟菜用馬鈴薯,加快推進馬鈴薯商品化,為薯板塊經濟建設提供品種和技術試驗基礎。12月11日-15日,貴州省畢節市產業辦負責人帶領相關技術人員在黔西縣林泉鎮海子村蹲點開展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
畢節市產業辦引進的新品種有“麗薯6號”“青薯9號”“滕育1號”“威芋7號”“種薯1號”等5個品種,以大面積種植的“威芋5號”和“費烏瑞它”兩個品種為對照。種植采用1米開箱,雙行壟作的模式,株距25厘米。試驗隨機排列設計,兩次重復。小區面積25平方米,種5行,共200窩。
在技術方面,開展了不同種植模式和不同種植密度的對比試驗。一是單膜覆蓋和雙模(鋼架大棚+地膜)覆蓋種植模式對比;二是經果林(獼猴桃林下和李園)套種馬鈴薯和大田種植馬鈴薯經濟效益對比;三是4個不同種植密度5300窩/畝、4700窩/畝、4200窩/畝、3700窩/畝的產量對比。
(來源:中國財經網)【原標題:畢節市開展馬鈴薯新品種試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