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播種前準備:1.催芽。用種量:150-180公斤/畝,在室外地面用磚或木方子鋪好,并用帆布或草簾子蓋好。播種前2周準備好種薯。在室內可用困種催芽,厚度為3-4層,溫度保持在15-20度,3-5天翻動一次,芽長0.5-1.0厘米進行切種,已發芽的先播,沒發芽的統一催芽后再播。2.切塊。一般建議用40-60克的薯塊。
播種:當土壤15厘米深度的地溫保持7℃以上并持續3天即可播種。
整地:開溝的深度為12-15厘米為宜。播種深度依據土壤類型:8-12厘米即薯塊距壟臺的高度。
播種密度:種薯:播種株數在4500株/畝左右;商品薯:播種株數在3300株/畝左右。
中耕管理:
1.中耕培土環節:幼芽頂土時進行一次中耕,淺培土,苗出齊后及時鏟趟,少培土提高地溫,發棵期鏟一遍,趟兩遍,多培土。中耕時間的要求:馬鈴薯齊苗、現蕾期配合馬鈴薯追肥進行第三次中耕除草。
2.除草:中耕后,用金都爾+塞克噴施。噴藥時期:出苗后雜草處于2-3葉期前用塞克+精穩殺得噴施。
3.施肥:一生中,幼苗期需肥較少,占全生育期需肥總量的25%左右,塊莖形成至塊莖增長期需肥最多,約占全生育期需肥總量的50%以上,淀粉積累期需肥又減少,約占全生育期需肥總量的25%左右。所以結合耕地施足基肥,氮素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所需養分總量的80%左右,磷、鉀素全部。基肥應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畝施用量按純廄肥計為1-2噸。在基肥不足時,集中施入播種溝內。苗期植株長至20cm時,畝用碳銨25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對水澆施。塊莖膨大期每畝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60公斤,噴2-3次。
4.水分管理:馬鈴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的干物質約消耗水708升,在沙質土壤中需要1046-1228升水,75%的馬鈴薯根系大約入土深度為45厘米,因此45厘米土壤深層的供水能力田間可利用水分應在75%左右,尤其塊莖形成和膨大期田間可利用水必須保持70%-80%。
|
![]() |
![]() |
![]() |